欢迎来到199房地产!

地产公司

当前位置:主页 > 新房 > 地产公司 > 深圳,中国的“加州” >

深圳,中国的“加州”

时间:2021-10-29 14:07:54|栏目:地产公司|点击:

作者|车卯卯

编辑 |张假假

 特区永不眠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处北美大陆西海岸,硅谷和好莱坞让这个拥有温暖地中海气候的富饶之地,成为无数人梦想所在。

加州是美国的中心之一,更是世界的财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而如今,深圳号称中国的“加州”,是因为深圳这里有着全中国最突出的加班文化。

三十年前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来了就是“加州人”。

毕竟阳光,棕榈树和海岸,比起真正的加州,深圳一样不少。还有最多的年轻人,最集中的高新科技区,以及最神奇的暴富传说,不敢说完全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异乡人来这个城市追寻财富,从特区设立至今,从未改变。

01 异乡人,欢迎来到深圳

在中国,很多城市你都必须亲自去过,才会有深入的感触。这种人居住过所留下的岁月气息如此微妙,影像和文字都难以替代。

但深圳不是。

深圳在中国无处不在,他是北京的西二旗,上海的张江高科,成都的天府新区,杭州的高科新城。是所有中国最先进最年轻开发区的集合体。

毕竟从诞生之初,深圳就被寄予了某种特定的使命——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在这里搞钱是最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

北京的大飒蜜 ,上海的嗲囡囡,只要南下深圳都会变成搞钱的女人。

然而作为一位游客,很难在深圳进行猎奇式的探索。因为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奇观类的生活凝视,这里只有常态。这种常态是努力工作,是中国最拔尖的那一小撮人在中国东南偏南的一个圈里面进行智力体力外加运气的竞赛。

比的是什么,变得有多富只是其一,变富的速度才是关键。

这种速度的竞赛从特区设立就开始了。随着比赛进行到了后半段,入场的条件开始越来越高。

到了现在,只有征服了高考中还能兼顾体育的那一群人,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此才有资格能来建设祖国的经济特区。

深圳1号线的地铁在早高峰时120秒就会发车一班。如果能在西乡站挤上地铁,经过10站到达打工人聚集区高新园共计23分钟,下了地铁抢占一辆共享单车奔到写字楼不过6分钟。

壮观的深圳地铁

年轻人奔跑的速度就代表了深圳的速度。直到有一天年轻人跑成了中年人,中年人跑成了老年人,老年人呢?可能再也跑不动了。

90年代的时候,深圳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叫世界之窗,里面是世界各地著名景观的微缩版。在那个时代,让你足不出户游遍全球。现在这个景点在大众点评上评分3颗星。已经没有人花钱去看微缩的世界,毕竟在深圳已经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参差。

深圳兑现承诺,给每个人容身之所,不管是均价20万的豪宅还是一个月300块钱到处小强的城中村。但如果想要更好,就只能付出。这一切仿佛打怪升级的游戏。这个城市告诉你,努力就能上升。

你先找到工作,再拼命,接下来按照政策获得户口,再恰到好处上车买房,如果错过一步, 后面就需要加倍的气运和努力来弥补。

网易游戏氪金,腾讯游戏氪肝,深圳这场游戏氪得是人生。

这种不敢踏错一步的焦虑感,裹挟着每个来深圳的人。当然除了深二代和有楼的本地人。

十三年前,深圳楼市的天花板就是对岸的香港;十三年后,深圳楼市成了全国的天花板。

跟楼市比起来,A股不过是温和的波动,十二年过去了,大A还是3500点上下。而楼市却是真正地涨了就再不回头。宇宙教育中心通新岭的房价就像飞一样窜了到20万,当然为了学区不管哪里都一样,只是深圳不管是增值的速度还是杠杆比例都能让人感叹自身眼界的狭隘。

鹅厂内部著名的“搞房群”聚集了已经千军万马闯出来的精英们,他们面对瞬息万变的深圳楼市也不甘示弱。

再难的购房规则,金融政策对于通关《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胜利者们来说都不过是另一次小型测验。90万的免息贷款,3万+的月薪,还有为了买房可以组队过日子的对象,这些条件一个个达成,最后就可换成一张上车的房票。

到底是环境先异化还是人先异化,到了最后根本搞不清楚。

02 深圳的速度和被淘汰的失败者

1979年初,深圳刚刚建市后的第一届市委规划:未来深圳将建成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有10万居民工作、生活的小型城市。

90年代的深圳——内地第一家麦当劳

后来这座几乎完全由流动人口组成的城市,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深圳常住人口1760万,占地面积1997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这里没什么历史底蕴,更没有历史包袱。

深圳号称是全球的速度之王。

从“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起步,1980年的2.7亿元人民币,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7万亿人民币,如今深圳人均GDP已超过20万元人民币。

用40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可谓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

这个曾经的边陲的小渔村到了现在已经风头无两。

如今的深圳城市建设

这里有宇宙最强街道办的粤海街道,它的身后站着的是华为、大疆等一众行业巨头,还有上百家总市值超过4万亿的上市公司。

这里有深圳制造,中国最强的四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通信、电池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和智能装备。

深圳的制造业占比颇高,高达36.6%,相比之下,北京接近10%,上海和广州大约在24%左右。无数工人支撑着这个城市的流水线。

这里还有不少像华为一样让美国头疼的公司,深圳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了逾1/3的GDP,形成了一个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相互配合的强大产业集群。

差的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2021年,工信部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里,深圳是上榜集群最多的城市。这里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已经成为一种标杆。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谈到深圳时用了三个最好,“全球最好的产业链分工在深圳,最优秀的工程师在深圳,最好的工业化体系在深圳,我们离不开。”

汪滔是杭州人,他的家乡最有名的产业是网红和互联网,承载不了高科技制造业的野心。

而在最新的《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深圳的目标是全球标杆城市。

1995年8月7日,《深圳特区报》报道厉有为谈话:成立深圳特区时,中央给了1.5亿的开办费,以后就再没给过钱。

这笔钱的回报如下:2007年,深圳上划国家各项收入2112亿元:到了2020年,深圳实现财政收入9789亿元。

放眼全国,再也没有一个地方拥有那么多的经济奇迹和造富神话,再也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世界的一个南大门,也是无数普通人阶层跨越的应许之地。

北京太正统,咬文嚼字没有烟火味道。上海太洋气,虚虚实实弄得风情过盛。深圳才是人人都爱看的爽文,机遇,逆袭,翻盘,直到坐拥深圳湾一号遥望对岸香港。

有趣的是深圳湾一号脚下的公园叫深圳人才公园。踩在千万人才之上的豪宅,当真是爽文必备。

不是人人都是主角命,但小说看多了总是太入戏。

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来到深圳。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11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位居一二线城市第一。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深圳是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人才净流入,人才吸引力等各项指标都是全国前列。

这座城市,历史只有42年、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

深圳人口普查数据解读中写道:深圳15-59岁的人口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全国高16.18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10.73个百分点,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轻”, “人口红利”还在继续。

至于能继续多久,那就看还有多少年轻人向深圳奔涌而来。

但萝卜快了不洗泥,慢了,就要挑一挑了。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里,财富的大蛋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大,所有人都或多或少能分到;而当做蛋糕的速度降下来,大大小小的问题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如今,在一个房价超过香港,生活成本高于洛杉矶的城市生活,年轻人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答案是36.9%深圳人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以后。

滴滴曾对工作日晚9点到凌晨0点之间从商务楼打车到住宅小区的订单占比测算, 深圳是全中国加班排名第二的城市,和上海不相上下。

不加班来深圳干什么?如果能抱着这样的信念,那必然会如愿以偿。

但信念一旦开始动摇了,可能就变了。

比如一些人,选择了彻底躺平。

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附近的大神们翘着脚,享受着亚热带的阳光,等待着日结的工作。如果没等到,那转身就拎着一瓶清蓝大水回了和蟑螂同住的床铺。

在这里,十年不涨价的双丰面馆让人果腹;红姐的传说在坊间流传,好多人信誓旦旦宣称见过她,但具体发生过什么,又都避而不谈。

他们是城市化浪潮中掉队的人,就像被时代机器遗弃的零件,留城无望,回村无意,萧索而失落。

那些大厂工作的精英和已经上岸的胜利者,不认为这个城市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被有人离开,那就是被淘汰。如果你来到这里,就请遵守城市里的游戏规则。

抱怨无奈和失望只能隐藏在深圳夜晚无数写字楼的灯熄灭之后,与稍纵即逝的夜晚为伴,并再次拥抱第二天依旧升起的太阳。

03 割裂的特区与留不下的特区人

媒体总在不遗余力赞美深圳。

如果你在豆瓣上搜索深圳,足足100页的搜索列表中大部分都是在探讨深圳的制度建设,产业引入,人口与城市,经济与政治,还有那些伴随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著名公司背后的故事与光环,甚至包括这些公司的企业精神也被作书立传,奉如圣典。

但没有人为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的人写一本书。

同一时间如果你打开知乎,搜索深圳,映入眼帘的第一个问题是:在深圳你觉得累吗?

下面的答案足足有5080个——当代的社交媒体就是如此分裂。

这是一个深圳专用的互联网树洞

5080个答案里面汇集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人间百态不过如此。

有人列举出来自己细致到每日的开支和收入;有人记录下自己如何每天6:40起床然后通过一系列交通工具得以在8:30准时到达公司的。

有女生思索着自己随时要离开,连恋爱都不敢尝试;有男生断言离开的都是失败者,自己注定要在这座城市扎根。

有人反思着怎么样可以通过自律抵抗汹涌的消费主义;有人在想如何搏一把才能更好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城市会如何改变你,除非当你已经被一座城市改变了。

选择留在深圳的人,都成了勇士。

与其歌颂城市,其实应该有人为这个城市生活的勇士们记录下来他们的故事。

而很多时候,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丝毫不留余地。

打开闲鱼,搜索“离开深圳”“逃离深圳”,你可以围观什么叫做打工人的生活和青春的价格。

不管是房子转租,还是电磁炉水壶锅铲健身球,一律清仓甩卖,只求速速离开。物品在人与人之间不停流转,假如一辆电瓶车可以拟人化,那肯定可以拍出一部绝佳的城市公路纪录片。

这种故事总是在深圳上演。

1999年,浙江衢州19岁的农家姑娘章桦来到深圳闯荡。

她和姐姐花了6万块钱盘下一家做美容发廊生意,被从北京南下深圳的导演李京红看中——成为纪录片《姐妹》镜头下的“发廊妹”这一群体的主角。

2003年18集纪录片《姐妹》播出,同时章烨,这个当年被记录的人物也拿起了摄像机,去拍摄更多的深圳故事。

14岁少女邝丹成为章烨的拍摄对象。邝丹一家来自四川仁寿县,来深圳打工十年,一家人住在一套与其他6户人家合租的不到100平米的三居室里面,而邝丹的父亲靠在立交桥下修自行车养活一家人。

面对家庭情况普遍较好的同学,家里的情况父亲让邝丹一直作为秘密保守。

直到某天,邝丹和全班同学在体育馆看完表演,经过笋岗立交桥下,看到埋头给人修自行车的父亲,犹豫片刻叫了一声:爸。

这个14岁少女主动公开了这个保守了7年的秘密。

2004年纪录片《邝丹的秘密》

章烨记录了邝丹一家500个小时的生活,做成DV短片《邝丹的秘密》,获得央视“我们的DV生活”大赛中唯一的评委会大奖。

邝丹的笑容和故事传遍当年的媒体,但却没有改变一家人的命运。2004年,深圳新规下,邝丹的爸爸不能摆摊修车了,没有户口的邝丹跟着父母回到四川老家读高中。

这是十六年前的故事。

十六年后这个故事的主角从修车的父亲和卑怯的少女,变成了手握985,211文凭,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单凭一腔孤勇来到深圳的你我他。

04 丰碑与墓志铭

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曾这样形容美国大都市的三种人:一种是土生土长的男男女女,在他们眼中,城市从来如此;一种是上班族,白天吞噬它,晚上吐出来;最后一种最伟大,是生于他乡来此寻找目标的人。

而在深圳,曾经每个人都是最后一种人。

后来,我们慢慢变成了第一种和第二种人。

可能,胜利者需要丰碑,失败者的墓志铭也该被这个城市留存。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1,WWW.YOURNAME.COM,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您的公司名称

sitemap feed